◆当晨光洒在圭岗镇高垌村的田野时,村民们已经戴着斗笠穿梭在齐腰高的绿色间。他们手中的,是近期在大湾区悄然走红的树仔菜——这种绿叶蔬菜正凭借其独特口感和绿色品质成为都市餐桌的新宠。从引入时的“小众野菜。”到如今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,树仔菜在圭岗镇的土地上完成了一次漂亮的“逆袭”。
湾区情缘:从五指山到粤港澳的味觉迁徙
在圭岗镇树仔菜生产基地,一排排碧绿植株整齐排列,叶片在阳光下泛着绿油油的光泽。这种热带灌木原产于东南亚及我国海南五指山腹地,故得名“五指山树仔菜”。上世纪90年代初,它从越南传入广东,以其独有香味和甜嫩口感迅速获得青睐。“吃起来鲜嫩爽脆,还有淡淡的清香。”有厨师在推荐菜品时这样说道。
然而长期以来,树仔菜却受困于“物稀且贵”。“3年前的售价直逼20元/市斤,主要是当时的种苗和技术不过关,没法大规模种植。”大力推广这种植物的阳春市春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春洲农业)负责人回忆道。在后期改良下,树仔菜不仅抗病性显著提升,产量也比传统品种提高近一倍。
圭岗密码:一场土地与产业的“双向奔赴”
早在种植前,企业就将圭岗的多处土壤送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检测,结果显示当地水土符合绿色种植标准。这种“先检测后落地”的谨慎,与阳春市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和康养产业的政策导向不谋而合。
当地党委、政府的支持更为产业发展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从土地流转到政策对接,一系列“组合拳”让300亩试验田在今年3月初在上垌等村迅速成型。“我们挨家挨户做工作,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,再统一对接企业。”上垌村党总支书记周业近介绍道。这种“党建引领+政府指导+企业运作+农户参与”的生产模式,正在改变当地传统农业的面貌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引领产业形态升级。圭岗镇树仔菜种植基地遵循绿色食品生产标准:人工除草与生物防治相结合,以农家肥作为主要肥料来源,构建起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当地还通过科学轮作改良土壤生态,并创造了大量“家门口”的就业岗位,实现增收致富与生态保护双赢。
价格背后:从育种到餐桌的真材实料
在大湾区的菜市场,15元/市斤的树仔菜或许不算低价,但深究其成本构成,就能理解这价格的“含金量”。春洲农业负责人表示,种植过程中人工成本是“大头”:为保证口感,必须人工采摘新长的茎叶;即便采用良种减少了虫害,但仍需人工清除杂草和甄别品质。
此外,树仔菜采摘后需立即进入专业冷柜预冷,再由专车直接送达大湾区集散地,全程控制在8小时内到达。“南菜北上就得空运,单是物流成本就增加30%。”物流负责人介绍道。这种“冷链+时效”的运输模式把树仔菜的流通损耗率控制在5%以内,远低于普通蔬菜15%的水平。
高成本背后是高附加值的支撑。树仔菜富含维生素、蛋白质和矿物质,被认为有清热排毒、护肝明目的功效,因此在注重食疗的广东市场颇受欢迎。
千亩目标:树仔菜与新农人的“绿色”未来
站在高垌村种植点的田埂上,春洲农业负责同志指着规划图上的红线说:“在原来300亩的基础上,现正备耕200亩,今年我司计划在圭岗镇完成1000亩的种植计划,目前投入了30多万元在当地建了3个冷柜和1个冷库,还准备继续扩建。”数字背后,是企业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——目前基地每天产量超过1000市斤,除供应阳春本地市场外,70%销往大湾区,最远的可到达北京,供不应求。
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,圭岗全镇已有100多农户直接参与产业链,形成“种植—采收—运输—销售”的完整闭环。“下一步计划实行‘党建引领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’模式,推广种植。目标是让树仔菜成为带动村民致富、推动圭岗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‘绿色名片’”。镇农办主任充满期待。
暮色中,基地当日最后一批采摘的树仔菜正被送入冷库。8小时后,它们将出现在大湾区的菜市场,成为当地餐桌上的美味。而在圭岗这片土地上,新的故事还在继续——那些曾经零散的农田已连成一片绿海,那些“斗笠”正书写着一份“百千万工程”的答卷。从热带野菜到绿色产业,树仔菜是圭岗镇农业实现新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图/文 通讯员:李树玲 梁文羡
编辑 植东方
审核 刘迪
终审 张萍
东南配资-实盘杠杆配资平台-配资平台下载-国内大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